皇帝清真寺
对于把萨拉热窝作为巴尔干半岛环游的一站,最初我是不赞成的。山高水远不说,经过了举世瞩目的波黑战争,想来再繁华的城市也得凋零吧。所以当摄影大哥提出这个行程的时候,我的内心台词是丰富的。奈何摄影大哥积极地做好了一切准备,连酒店都预定了,我只好勉为其难走一趟。
从克罗地亚入境波黑的下一秒钟,就感受到了不同。公路的路况没有克罗地亚平坦,路边稀稀拉拉的村庄,看上去没有邻国繁华,在初秋季节的衬托下有些萧条。油价是便宜的,这一点倒令我很是欣慰。行进大概半个小时之后,我渐渐喜欢上了沿途质朴原始的风光。虽然波黑只有25公里的亚得里亚海海岸线,但是秀丽静谧的内陆风景足以让游人沉醉,错落起伏的山脉绵延不绝,蓝绿色的河流蜿蜒流淌,时而有清澈的瀑布喷涌在山谷中。
巴扎市场
一路向东北,黄昏时分,终于开进了萨拉热窝。当这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书本上,新闻中,电视里的名字,突然鲜活地展现我眼前的时候,夕阳下,有股暖意涌上心头。
旅行的一大乐事,就是可以还原脑海里历史课本上的名字和地点,和眼前的景物连连看,所以停车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起相机冲到楼下的河边,寻找那座著名的桥。东西贯穿流淌在市中心的米里雅茨河,波澜不惊,见证了兴衰,听闻了炮火,最终汇入西部的波斯尼亚河。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桥,连接起米里雅茨河的南北两岸。沿着米里雅茨河的潺潺细流向西步行2分钟,就看到了眼前这座小巧隽秀的石桥——拉丁桥。
拉丁桥
桥虽不甚起眼,但胜在历史久远。早在1541年,萨拉热窝的一本记事簿中就提到了,一个名叫侯赛因的皮革工人在此处建了一座木桥,可惜不久就毁坏了(可见术业有专攻,皮革和造桥,确实不能互通);后来一个名叫Ali Ajni Bey的萨拉热窝人在原址又建了一座石桥;在1791年,石桥又被洪水冲垮了,锲而不舍的人们又用一位富商的捐款,重建了石桥。谁曾想此后的100多年,1914年6月28日,这座籍籍无名的石桥,居然成了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心。在距离石桥几步之遥路口,19岁的热血青年用手枪刺杀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引爆了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此后,普林西普俨然成为了波斯尼亚塞族人心中的民族英雄,石桥也改名为普林西普桥,不但他的纪念碑竖立起来,连他的脚印也在路面上标注出来。
1914意大利报纸上的刺杀事件,刺杀地点标识
历史总是喜欢和人们开玩笑,善意的,恶意的,有预感的,没征兆的。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假如第一枚炸弹扔向斐迪南大公车队的时候,大公没有佯装镇静,而是迅速撤离;假如车队的司机没有拐错方向,没有转进狭窄的路口;假如那天19岁的塞尔维亚中学生普林西普在举枪前有一丝丝的犹豫,那么历史会不会改写?可惜可叹历史的舞台,从来都是one take,从来都没有“假如”。风雨欲来,大厦将倾,任何力量是阻挡不了的,即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有其他的偶然事件来激发这场必然的战争。
大公夫妇全家照,刺杀前大公夫妇从市政厅出发
遇刺的费迪南大公也算得上“爱江山也爱美人”的痴情男子。王妃索菲虽是出身于波西米亚伯爵家的女儿,但是没有皇室血统,在血统、地位至上的年代里,和堂堂的奥匈帝国王储、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是门第不般配的。彼时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奈何费迪南大公极力争取,坚持娶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也因此触怒了皇帝。王妃在维也纳宫廷并不受欢迎,费迪南大公执意在视察萨拉热窝的时候出动浩荡的车队巡游,也是想让怀孕中的王妃感受到帝国的荣耀。可曾想普林西普的两颗子弹,不但终结了这对短命鸳鸯的生命,也敲响了帝国的丧钟。
萨拉热窝博物馆
时过境迁,早已说不清到底是谁写出了这个故事的脚本,只是每个演员都太入戏了。这座桥也几经更名,1993年从普林西普桥改为了拉丁桥。普林西普也从圣坛上走了下来,变成了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而今,除了拉丁桥畔的萨拉热窝博物馆门外墙上的几幅黑白照片和一个刻字铜牌,简单地叙述了当年的事情经过,再也找不出任何的痕迹了。当时间都风干了,角色都还原了,民族、政权之间的恩怨能否释然?
萨拉热窝市政厅
从拉丁桥向东走大约5分钟,Čobanija桥的对面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市政厅Vijećnica。建成于1896年的市政厅是奥匈帝国占领时期,萨拉热窝最奢华的建筑,精致的拱形窗户,锯齿形屋顶和观光阳台,无不彰显着昔日帝国的荣光。主持设计的捷克建筑师亚历山大·维特克(Alexander Wittek)还特地跑到了当时的另一个国际大都市——开罗去寻求灵感,摩尔式的门面,寄托了设计师东西方建筑结合的希冀。说起这个维特克,也是个奇才,不光设计灵光,还是个国际象棋大师,30岁的时候就世界排名第9。或许是天妒英才,维特克有生之年都没有看到市政厅的落成典礼,就在42岁的盛年早逝。二战之后,市政厅变成了波黑国立图书馆;在著名的波黑战争中也难逃厄运,1992年8月的大楼一把大火从内部点燃,近90%的馆藏图书毁于一旦。虽然大楼从1996开始重建,但波斯尼亚文库的致命毁坏却是无法弥补的。
Dveri餐馆
伴随着清真寺呼唤朝拜的声音,夜色渐渐暗沉。徜徉在鹅卵石铺就的窄巷里,阵阵香气飘来,提醒着我们晚饭时间到了。老城里不乏极富当地特色的餐馆,摄影大哥提前预定了一家名叫Dveri的小餐馆,穿过小小的门脸和走廊,好似走进了当地人家的小餐厅。几张餐桌上有着不规则的木质纹路,上面铺着当地匠人手工编织的桌布,成串的大蒜、洋葱、干辣椒不经意地挂在半开放式厨房的外面,极富风情的格调又有一股浓浓的地气儿。服务生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强烈推荐了当地产的Sarajevsko啤酒和自家红酒,配上墨鱼海鲜饭和特色牛排,真是大快朵颐。吃到兴起,和服务生又聊了几句,原来这个餐馆也是当地人的心头爱,看似不繁琐的餐单,厨师充分利用了当季物产,简单的烹饪里有着朴素的情感。
圣心教堂广场、清真寺喷泉、圣心教堂
波黑昼夜温差特别大,当晚的温度只有零度左右。料峭寒冬,却挡不住我的好奇心。吃过晚饭,继续行走在萨拉热窝老城。圣心教堂旁的广场上,一个老妇人佝偻着身躯,站着小小的推车前,贩卖自制的石榴汁。动了恻隐之心,我把推车上的两大瓶石榴汁全买下,是迄今喝过最纯粹的石榴汁,甘之如饴,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凝重的历史感,热情质朴的人们,是我对萨拉热窝的初印象。
作者文字之优美,照片之绝色,知识之渊博,今人叹服!
美文美图
相当年,少小立志海外求学;
而如今,学业有成西方归来。
续香火得家丁一双,全族老幼欣喜若狂。偶获公婆许赞窃喜不止!
适逢盛世创业潮,小试牛刀办“海国游志”;
偶忆流学历程些许趣事,敲击键盘以记之,分予